-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
- (嵩山太無先生氣經,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) 經書。 又稱《太無先生氣經》。 道家行氣異養類典籍。 二卷。 不著撰人姓氏, 亦不著時代。 《新唐書‧藝文誌》已著錄, 書名下原注云: 〝失名, 大曆中( 776- 779)遇羅浮王公傳〞, 宋《通志‧藝文略‧道家類》著錄《太無先生氣經》二卷, 注元李逢時撰。 宋《秘書省續編到四庫缺書目》著錄李逢時撰《太元先生氣經》二卷, 此元蓋〝無〞之形誤。 又《雲笈七籤》卷五十九收藏《太無先生服氣法》即本書之序與服氣訣, 同卷末所載的《嵩山李逢時服氣法》則為本書所無。 故本書作者是否為李逢時, 尚存疑。 此書篇首序稱形氣相須而成, 氣全形全, 氣竭形亡, 故攝生之道, 在於養氣煉形以保生。 自云大曆中遇羅浮山王公授以理身吐納之要道, 謂二景、 五牙、 六戊諸服氣法皆外氣, 不宜服, 而胎息內氣, 則自身固存、 不假外求。 本書所錄, 皆承師旨。 全書分上、 下二卷, 共十八篇。 上卷十六篇, 其目曰: 服氣訣、 進取訣、 陶氣訣、 調氣訣、 咽氣訣、 行氣訣、 煉氣訣、 委氣訣、 閉氣訣、 布氣訣、 六氣訣、 調液訣、 飲食訣、 調護訣、 休糧訣和慎真訣。 下卷二篇, 其目曰: 修存訣、 慎氣法。 上卷十六訣言服氣之理論、 方法及功效。 謂服氣當於靜室, 高床安臥, 吐納、 按摩、 導引, 冥心息念, 瀨精咽液, 令元存下丹田。 以意引之, 周流遍身, 灌溉五臟, 滋潤全身, 則正氣流通, 三屍遁逃, 即可不思飲食, 並可布氣療疾, 運六氣(呵、 呬、 呼、 噓、 吹、 嘻)以治病, 愛精保氣, 即可長生久視。 按上卷所載十六訣與《幻真先生服內元訣》大同小異, 或內容多寡不一, 或題目稍異, 〝慎真訣〞即《服內元訣》的〝守真訣〞, 然〝慎真訣〞中有〝夫氣者, 道也〞及〝一年易氣〞段為〝守真訣〞所無, 而見於《太上養生胎息氣經》(見《道藏》第568冊, 洞神部方法類〝盡〞字帙中)第二頁, 其相互關係待考。 下卷言胎息、 惜氣, 謂人資氣生, 氣散則死, 如能賴津嚥液, 胎息元氣, 則可以無饑渴, 修煉久之, 可以升騰。 唯氣易洩難固, 故須加意保惜, 不使枯竭。 其法則為胎息惜氣, 慎守三田, 毋令虧損, 致氣漏精洩, 精洩則氣散, 精全則氣全, 養生之道, 厥在精氣兩全。 該書文簡意賅, 條理秩然, 實為養生佳作。 此書收入《道藏》第569冊, 洞神部方法類〝盡〞字帙中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